WEI HAI MASS ART CENTER
中文域名: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公益.CN
? ?12月13日上午9:00,由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濰坊市文化館(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威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小鋦大藝——鋦藝全省八地巡回展(威海站)”將在威海市群眾藝術館海洋美術館開展。本次活動的展出時間為2019年12月13日-18日,邀請濰坊、威海兩地技藝傳承人攜作品參展,屆時兩地傳承人相互交流技藝,技藝傳承人還將進行現場展演展示,精彩呈現傳統鋦藝的魅力。
?中國有句古話,叫“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這說的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再修復起來的技術。四分五裂后又鋦補好的瓷器依然可以做到滴水不漏,這便是鋦藝的神奇之處。
? ?鋦藝的主要制作工藝
1、金鋼鉆制作:將其鋼針中間割縫,把鉆石夾住用火槍加熱至紅中發白,用銅焊條加以硼砂做助焊劑,將其焊住,最后用銼刀打磨多余的焊料,露出鉆石部分便是金剛鉆。
2、接茬摸縫:先將破損的器皿一塊塊對好拼成原貌,碎片與碎片之間不能高低不平,如果是小件或壺類破碎很小的碎片接茬時需將蛋清抹在斷面之上使其固定。全部接好后需用麻繩固定,上繩時需設計緊固位置,以便接縫之間緊緊結合。
3、設計點位記號:根據器皿的大小和破碎程度合理的設計鋦釘受力位置,觀賞器皿就根據破碎位置設計圖案和花釘的合理位置,然后用小鏨子在點位上慢慢的敲擊使其破壞表面的釉層,便于起鉆是不宜偏移滑落。
?鋦釘
4、金剛鉆打孔:在鉆孔時鉆孔的深度一般要到器皿的三分之二深,鉆孔由外向內要有一定的傾斜度,以便于鋦釘的抓合。大型器皿一般要用0.8直徑的鉆頭,壺類、瓷器等高檔器皿一般采用0.5毫米直徑的鉆頭,根據鋦釘的密度大小合理選擇鉆頭的大小。
5、鋦釘制作:將銅皮淬火處理,砸至所需厚度,大釘一般厚度在0.4mm-0.5mm之間,小釘厚度一般在0.3mm左右,再將銅片剪成2mm左右的條,用剪刀斜著剪呈菱形狀,把小釘兩頭拿彎,便是鋦釘。
6、鋦釘的鑲嵌:此項工藝是整個工藝流程中難度最大,最考驗藝匠人手藝的一步,由器皿的形狀和殘破的位置各不相同,所需鋦釘的抓合張力就不同,依靠經驗來鍛制鋦釘與鉤角的合理位置,嵌入后會緊緊吸合。釘與釘的鋦制過程中要跳鋦,這樣整個器皿才會受力均勻品相美觀。
7、打磨拋光:先用細銼刀將棱角搓圓使其呈菱形再將表面搓有一定的弧度,然后用1000目砂紙進行粗磨,后用2000目耐水砂紙進行細磨,最后用瑪瑙刀進行拋光處理。
?鋦藝工具
鋦藝作品
花式鋦藝
1、壺蓋包邊:用卡尺量出蓋子外沿尺寸,再加上4mm確定最終外沿尺寸,用圓規劃在銅皮上,再量出內徑尺寸,用圓規沿外徑中心點花好,沿線剪下,將銅圈用火槍淬火處理,待冷卻后,將其套在壺蓋上,用刮刀將銅慢慢上折,利用銅的延展性包在蓋子的外沿,打磨拋光。
2、花釘巧做:現已荷葉花釘為例,將老銅反復淬火,把氧化層用砂紙打磨光滑,用鉛筆畫出荷葉圖案,將圖案固定,用平口鏨沿圖案線條慢慢鏨刻,待線條全部鏨完后,取其反面,用尖鏨刻出線條以外的沙地,找出圖案的陰陽關系,沿線剪下,打孔卯在所需處,用銅刷拋光即可。
花釘
?3、壺扭鑲嵌:取3mm銅管一端割絲,取其扭和蓋的尺寸大出5mm剪斷,把扭中間的透氣孔擴大至3mm,把銅管放入扭內上余1mm,將銅管往外翻口,做擼頭,把壺蓋反過來擰上螺絲,利用擼頭和螺絲的拉力,使其緊緊咬合。
4、漲死牛:將紫砂壺稱好重量、容水量,測出壺壁的厚度,從而計算出填入黃豆的多少和膨脹的時間等。這里有全開和半開之分,根據要求如全開需要將黃豆填充至壺的四分之三處用麻繩捆綁固定,從壺嘴處注入涼水利用黃豆遇水膨脹的原理,讓其完全脹開。如半開則將黃豆填充至三分之二處,放入倒錐,再將其用繩捆綁,倒入涼水后約16小時后壺會開裂,此時需盡快將黃豆倒出,以防全開。此項工藝需要對水量和黃豆的比例及時間都要有精準的把握。
5、包嘴:首先先用紙按照壺嘴的大小制模,然后用銅皮按照模子剪岀形狀后固定到壺嘴之上,做好點徑后用銅焊進行焊接,焊好后用金剛鉆在其上打孔鑲入鋦釘后打磨拋光即可。
本次展覽的參展作品代表了近年來濰坊、威海鋦藝的最高水準,作品數量近百件,還有不少宋代、民國時候的鋦藝“老物件”也將驚喜獻身,市民朋友現場還可與鋦藝傳承人面對面交流,近距離觀察鋦藝制作技藝,絕對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