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 HAI MASS ART CENTER
中文域名: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公益.CN
? 采取生動多樣、富有成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藝術人才的培養和藝術理論的普及從教室、排練廳轉向更多的生活場景和舞臺演出中是市群眾藝術館“群星大講堂”公益培訓課程的主動作為和積極探索,旨在豐富教學實踐、拓展教學范圍、提高教學實效,真正讓群眾文化走進街頭巷尾,融入群眾生活,服務百姓需求。當前,“群星大講堂”春季公益培訓班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廣大文藝愛好者的求學求知熱情日益高漲,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推進,指導學員們將理論用于實踐,真實體驗藝術實操魅力的教學實踐活動相繼開展,以進一步實現“群星大講堂”公益培訓課程的系統性和常態化,努力形成特色鮮明、獨樹一幟的藝術教學風格,在實踐過程中探索建立推進基層文化振興和群眾文化繁榮發展的長效機制。
? 攝影提高班:讓自然賦予鏡頭靈性
? 以光為筆,以影為墨,方寸即成永恒,這便是攝影的魅力。穆恩曾說:攝影是學習如何觀察事物的一種方式,它是強烈的個人視覺感受。攝影不僅是操作性與實踐性較強的一項技能,也是普及性與實用性較高的一門藝術,單純的室內授課不免枯燥與晦澀,也難以讓學員真正領悟到理論技巧的精髓。為了讓大家真正學會“怎樣把照片拍得更好”,攝影提高班的王曉光老師通過多次踩點和采景,最終選定風光正盛的里口山作為本次戶外實踐教學的目的地。5月8日,王老師帶領著他的學員遠離了單調的大屏幕和呆板的課桌,擺脫了灌輸式的講解和照搬照抄式的筆記,回歸到大自然中去親身感受光影婆娑,觀賞草木花色,讓學員們充分喚醒和調動身體各類感官,釋放被鈍化的視覺、觸覺和感覺,切實觀察和運用光線的明暗變化,構思畫面的比例分配。結合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學員們拍到了俗稱魯冰花的羽扇豆,拍下了與同學一起互動交流的時刻,拍下了老師現場指導的教學畫面,真正領悟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影視拍攝與制作班:身邊的尋常景物也會是好素材
“里口山廣福寺下,詩和遠方都在這村落之上,只要自己邁開腳步,周圍就到處溢滿著濃濃鄉情?!边@是影視拍攝制作班的學員在近期的采風活動結束后寫下的感受,讀來無不令人心動。從攝影機到手機,能夠滿足群眾日常影像攝制的技術裝備越來越大眾化,影視拍攝與制作這門學問也漸漸運用到普通大眾的生活和工作日常中。具備了廣泛的藝術理論知識,創作者還要學會從身邊的事物、從日常的角落里搜集素材、采風取景,將來自于真實生活的體驗與感悟通過鏡頭表達出來,這是徐海老師帶領著影視拍攝和制作班的學員們走進里口山、環翠樓進行戶外實踐教學的目的所在。沉浸在古樸天然的村落美景中,學員們紛紛架設好攝像機、調整好角度、選擇好客體,徐海老師就地取材并結合著自己的創作經歷,為大家講解采風的方法與意義,指導大家如何融情于景、取景成像,如何正確使用攝影器材,如何富有邏輯地表達出作品的思想。學員們親身參與拍攝的實踐案例,讓原本難于理解的理論知識瞬間生動直觀、清楚易懂起來,為這些非專業出身的影視攝影迷們帶來一次富有詩情更富有收獲的一課,也為“群星大講堂”的示范教學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合唱班:在舞臺上釋放對音樂的熱忱
合唱是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也是"群星大講堂"有口皆碑的品牌課程,自開設以來備受新老學員的喜愛。合唱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表演形式,離不開舞臺燈光的渲染和現場聲效的加持,更離不開各聲部旋律的和諧與演唱者的默契配合。表演為合唱賦予了強大的生命力,為在即將開幕的2019中國(威海)國際合唱節中有更加出彩的表現,同時讓學員能切身體驗到舞臺演唱的視聽效果,近期,合唱班授課老師徐大均帶領著他的合唱團走進裝備一流的藝術館海洋劇場進行排練,讓大家在現場的燈光和音響效果中實地感受不同于排練廳的舞臺氛圍。
非洲鼓班:學會用節奏傳遞情感
非洲鼓是源于西非的傳統敲擊樂器,正日漸走紅于網絡,更從異域走進了中華大地,因其攜帶方便、易于入門、老少皆宜的特點為大眾所喜愛。作為威海市首位引進非洲鼓的專業人才,來自我館的盧雪晴老師在本期的公益培訓中增設了非洲鼓教學課程并于近期走進石河社區,現場教授社區的非洲鼓愛好者們演奏。年逾花甲的學員們在盧老師的帶領下從聽音樂、找節奏到數拍子、敲打鼓,一招一式、一拍一擊,盡情享受著打鼓的快樂。《小寶貝》《一瞬間》《啦啦啦》,這些節奏歡快、律動跳躍的音樂讓大家親不自禁得手舞足蹈,鼓聲、樂聲、歡笑聲,讓非洲鼓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手指在鼓面上擊打出源自內心的快樂節拍,讓大家近距離感受到具有不同民族風格的音樂之美。
還有熱情浪漫的拉丁舞班、打磨演技的表演班也都在老師的精選安排下來到廣場和家庭中進行了體驗式練習表演,學員們紛紛表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收獲感。這既是多元化教學的初衷,也是多樣性課堂的成果。
領繁榮群眾文化發展之先向來是市群眾藝術館不斷開拓向前、守正創新的內生動力,探索運用互動式、體驗式、表演式等多種教學輔導形式,是我館充分發揮指導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培養文藝骨干和文藝愛好者等職能的必然舉措。借助新館堪稱超一流的硬裝備,由外向內地提升我館文藝培訓和輔導的水平、滿足群眾日益高漲的學習熱情永遠是全體工作人員孜孜不倦的追求。
“群星大講堂”是我館為廣大文藝愛好者精心設計和組織開辦的涵蓋多種藝術門類、覆蓋多個年齡層的公益培訓課程,是我館傾力打造的品牌文化項目。秉承開放課堂、共享資源、廣納賢才、不拘一格的辦學理念,選用的授課老師不僅有我館優秀的文藝骨干,更從多個領域吸納和邀請杰出的文藝工作者共同參與到我館的教學實踐和課程建設中,授課地點也逐漸從室內延伸到戶外,由樓宇回歸到自然,自教室拓展到舞臺,從排練廳移動到廣場中,動靜結合,內外互補,廣開門路,真正組建成一支明星團隊,打造出一批精品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