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 HAI MASS ART CENTER
中文域名: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公益.CN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對外發布“第一批山東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公示名單,我市魯繡等5項傳統工藝入選將獲得省相關部門的重點支持。首批山東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涉及12大類別,包括紡染織繡、編織扎制、雕刻塑造、金屬加工、剪紙刻繪、陶瓷燒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飾、印刷裝裱、食品制作、中藥炮制、器具制作等。
? 名單中,威海有5個非遺項目入選,分別是魯繡、威海錫鑲技藝、威海剪紙、膠東花餑餑、膠東餃子。文登是魯繡之鄉,文登魯繡是中西合璧的刺繡工藝,至今已有一百年的歷史。明清時期文登的魯繡技法已臻完善。它主要來源于民間,并在民間流傳得非常廣泛。如今的文登魯繡不僅繼承了傳統手繡工藝的全部針法,而且還使中國傳統四大名繡的主要工藝特點在文登魯繡上得到了進一步發揚光大,形成了舉世聞名的獨特的魯繡藝術風格。
威海錫鑲工藝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威海人民勤勞與智慧的象征,純手工精制制品,圖案雕鏤清晰、生動形象、傳神逼真、造型獨特,圖案種類繁多涉及到了自然、人文及威海地方風土人情,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之美,是聞名世界的貴重工藝品,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威海錫鑲代表威海手工業文化藝術,在海內外很有市場,價值非凡,對研究對外交流、濱海地區歷史邊貿發展有重要的價值,記載了不同歷史時期文化氛圍。
威海剪紙的顯著特點是:構圖簡潔,線條流暢,寓意鮮明,粗獷之中兼具抽象、夸張的審美取向。在威海剪紙不僅是民間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漁家和農人在節日、喜慶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伴隨著世代相傳的風俗習慣、婚嫁迎娶等特殊需要在民間廣為流傳,并影響著廣大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在承襲、傳播民間民俗文化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威海剪紙不僅寓意豐富、獨具藝術特色,而且也是民俗學、考古學和神話傳說的豐富載體,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價值。
威海獨有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具有獨特的膠東花餑餑習俗,在不同的節日有不一樣的表現內容,清明節捏燕子;六月初八祭龍王;七月初七牛朗會織女;從正月到臘月,從孩子出生到老人做壽,人們用花餑餑來表達對節日的慶賀和家人的祝福。谷雨時節的大型花餑餑是沿海漁民用來祭奠海對漁民的恩賜,祭拜列祖列宗,祝福家人出海魚蝦滿倉平安無事的。百姓們都是用這種方式對節日加以慶祝的。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三面環海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威海特殊的飲食習慣,魚餡為主的膠東餃子便是其中代表。膠東魚餡餃子產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威海沿海魚多糧少,魚賤糧貴。于是便有漁家主婦嘗試用鲅魚等包餃子,做法是多擱魚,少擱菜,餃子皮大而薄,后來就慢慢流傳開來,并且做法上經過一代代人的琢磨和推敲,久而久之,成為沿海的一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