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 HAI MASS ART CENTER
中文域名: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公益.CN
威海赤山是赤山明神傳說的發祥地,有關赤山明神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在榮成、文登、威海一帶的民間廣為流傳,乃至在韓國、日本等東南亞國家也有影響。
赤山明神亦稱赤山神,相傳明神本相出于赤山紅門洞。赤山明神威鎮四海,法力無邊,守護鄉土,福佑大千,功德無量,乃華夏北方庇佑之神。“始皇并六國,于嬴政二十八年(前二一九年)東巡成山,以求長生不老之藥。途大病,李斯遽祈明神,旋無恙。”唐長慶四年(公元824年)新羅(今韓國)“海上王”張保皋為發展海上貿易,在赤山建立了法華院,并保佑張保皋成就了海上大業。唐文宗開成三年(八三八年),東瀛天臺宗三世座主圓仁(慈覺大師)隨遣唐使赴唐求法數載,曾三赴赤山拜謁。歸途中,于滄海屢遭劫難,幸明神顯靈,方化險為夷,且保全經典數百卷。圓仁歸國,遂以赤山明神為天臺宗庇佑之神供奉,其后同門安惠秉承其遺愿,于京都修一寺院,名之曰:“赤山禪院”。而后,赤山明神漸為東瀛等國所崇拜,乃至波斯、大食等區域。至今,日本、韓國等寺院仍多供奉赤山明神,以福佑天下,普渡蒼生。
自唐朝以后赤山明神作為中國北方海上保護神深受沿海漁民的供奉,赤山明神護國佑民的故事千百年來更是廣為傳頌,這些美麗的傳說,成為榮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更好地傳承和發揚赤山久遠神話傳說和中韓日三國文化,亟需得到全社會的關注與全面的保護。
2011年12月,“赤山明神的傳說”被列入威海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3年5月,“赤山明神傳說”被列入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