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 HAI MASS ART CENTER
中文域名: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公益.CN
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文明城市重要衡量指標之一。近年來,環翠區橋頭鎮濱河社區充分發揮學習、活動、服務三大功能,以創建“幸福、宜居、精致”濱河為目標,認真落實環翠區委“五位一體”社區治理共同體工作要求,增強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實效,進一步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力爭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依托社區陣地,提供精神文明“文化餐”
“大家注意了,香囊懸掛也是有講究的……”橋頭鎮濱河社區端午活動以中藥制作香囊教學開場,現場人員對這種制作工藝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紛紛拿出材料動手制作,親身體驗了中國傳統工藝的魅力。
自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來,橋頭鎮濱河社區依托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陣地,常態化開展主題宣講、文藝匯演、法治宣傳、志愿服務等活動,為群眾提供更加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創新黨組織活動形式,濱河社區組織黨員和居民代表實施“慶七一·守初心·學黨史·感黨恩”主題活動,聯合轄區5個共建單位組織開展燃氣知識講座、金融知識講座、中藥制香囊、夏季納涼晚會等活動8場,服務居民群眾530余人。
共建文明社區,“小切口”直擊百姓難題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著眼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在“創衛”工作中,橋頭鎮濱河社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國家衛生城市建設與精致城市建設有機結合,從社區“小菜園”清理等“小切口”入手,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努力讓廣大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清理行動前,濱河社區工作人員對私開“小菜園”的居民進行了走訪,提前告知他們要在規定期限內將綠化帶及小區空地里種植的蔬菜等自行處理,對于不愿意清理的居民,社區開展集中整治行動,大部分“小菜園”主人短期內清理了自己栽種的蔬菜,恢復了轄區公共環境衛生。
以成立“濱河通”小巷管家隊伍為契機,抓好社區兼職委員、網格協管員、樓長單元長三支隊伍建設,在社區內打造小巷管家會客廳,拉近居民同社區之間的距離。收集居民身邊“頑疾”20余個,8月以來解決停車難、小菜園清理等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5個,發掘社會文藝組織隊伍3支。在國家衛生城復審、垃圾分類、調解糾紛等工作中,小巷管家累計參與70余人次、服務時長283小時。
強抓信用建設,努力打造社會新風尚
匯聚社會資源、傳遞社會關愛、弘揚社會正氣,努力打造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為有效提升橋頭鎮群眾反詐能力,從科技手段幫助群眾識騙防騙,橋頭鎮濱河社區雙報到單位——橋頭派出所的民警走進社區,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現場互動交流等方式開展推廣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工作。在推廣的過程中,民警幫助居民下載注冊“國家反詐中心”App,向居民“面對面、一對一”講解示范App中舉報核實、攔截預警等功能。同時,針對常見的詐騙手段,民警現場提醒居民防范電信詐騙要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識防止上當受騙。
結合“社區吹哨、機關報到”和“雙報到”工作,全域推廣“社區誠信指數”,帶動學校、醫院、銀行、消防等單位廣泛參與,目前已有350名在職人員到社區報到,增加社區誠信指數4320分,受益居民達到360多人次。
關注群眾需求,不斷拓展為民“服務圈”
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圍繞重點人群,積極拓展為民“服務圈”。今年7月,橋頭鎮組織濱河社區下轄福順家園、橋興路小區、興橋家園三個小區召開首屆業主大會。會上按照要求分別為三個小區成功推選出5名業主委員會委員。這是橋頭鎮結合“五位一體”打造社區治理共同體、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群眾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的工作縮影之一。
為有效解決居民問題,規范小區物業管理,維護全體業主的合法權益,橋頭鎮濱河社區積極推動業主委員會的成立,邀請專業律師到選舉現場,保障選舉進展順利。為鼓勵居民積極參與業委會選舉投票工作,濱河社區積極協調對接各小區所對應的三家物業,努力為到場參與居民爭取優惠下一年度物業費用,并為其增加信用積分等權益,獲得廣大居民的好評。
以新成立的4個業主委員會為紐帶,社區居委會、各小區業主委員會、各物業公司定期召開聯席碰頭會,梳理解決重點難點問題12個。8月以來開展防汛、用電燃氣安全、垃圾分類、停車管理、兒童防溺水等檢查工作13次,對檢查中發現問題,共計整改15個,有效推動各物業企業綜合服務水平提升,業主滿意度提升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