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 HAI MASS ART CENTER
中文域名: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公益.CN
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血脈之根,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雖然無形,但卻是一代代人的勤勞、智慧與默契所凝成的結晶。
為了提高青少年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9月13日,“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舉辦了“尋跡非遺,趣味體驗”特色體驗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深入的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孩子們跟隨著講解員的步伐,傾聽著歷史沉淀的精髓,感受著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深厚的底蘊。館內展示的26個各級非遺項目,構成了一幅璀璨的威海市非遺畫卷,讓人大開眼界。
極具特色的非遺目錄墻,采用了書簽的設計理念,展板均是抽拉式可更換的展示了我市現有的114項各級非遺項目。
淵源共生篇章,展示的是與大海息息相關的吃、住、用等生活項目。
海草房是我市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孩子們參觀了按照1:1比例搭建的海草房模型,并觀看了海草房的制造工藝流程微縮模型。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漁民開洋、謝洋節”“成山祭日”等都是在威海源遠流長的傳說與信仰;“乳山大秧歌”“串黃河”“石島漁家大鼓”“石島大鼓”表達了漁民對美好生活的祈愿與祝福。
圍繞船的周圍展示了鐵錨、漁網、浮漂、海參木桶、油大巾、舵盤等100余件與漁業生產相關的民俗物品。這條船的上方展板,運用了船帆的設計理念,象征船上的風帆,展示的是省級非遺項目“桷蓬制造技藝”。
動態展示區域,設有7個工坊,展示有傳統鋦藝、威海剪紙、威海錫鑲等非遺及民間文化項目。
展示了包括威海老字號在內諸多威海元素的文化墻,讓孩子們了解了老威海的人文風情。
2016年,“傳統面塑”被列入威海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展柜中面塑面塑的題材有人物面塑、花鳥面塑、傳說故事面塑,以及十二生肖等,其形象栩栩如生、精美細膩、淳樸敦厚,色彩艷而不俗。看到如此驚嘆的手藝,同學們嘖嘖稱奇,仿佛打開了新奇世界的大門。
參觀學習結束后,同學們以家庭為單位,展開了一場“尋跡非遺”的探秘尋寶對抗賽。
?
非遺的風采,讓人回味無窮,
經過“尋跡非遺”闖關任務
獲勝的小朋友們
孩子跟家長們一同體驗“非遺工匠坊”
雖帶著些初學者的稚嫩感,但能夠親自體驗古老的傳統技藝,對于小朋友們來說真是新鮮極了。
在活動中,家長們也分享了這次“尋跡非遺”收獲,并給予高度的評價,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將繼續依托資源優勢,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職能,通過這種靈活主動、貼近實際的方式,豐富孩子們的知識課堂,讓歷史不再遙遠,文化變得親近,使孩子們真切的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