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 HAI MASS ART CENTER
中文域名: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公益.CN
威海螺鈿漆器工藝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國家,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就有了漆器,其發(fā)展歷史久遠,鑲嵌螺鈿漆器作為漆器工藝的一種,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唐代開始興盛,宋、元時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明、清兩代,民間開始少量使用,但多數還是存在于收藏家或者官方手里。清末,此技藝開始衰退,幾近失傳。民國時期,威海一些老工藝師,開始重新慢慢制作螺鈿漆器,但由于工藝失傳、工具簡陋等原因,制作出的這些螺鈿漆器都沒有唐宋時期的精致。
“威海螺鈿漆器”是一種古老的漢族雕漆工藝品。它是在傳統(tǒng)漆器的工藝上,結合揚州漆器和平遙推光漆器的優(yōu)點,采用本土海域的天然貝殼,鑲嵌打磨而成。既不失中國傳統(tǒng)漆器的精華,又能彰顯本土的文化優(yōu)勢。其制作工藝極其復雜,主要分為十一道工序:主要分為十一道工序:設計胎型、制作胎體(一般選用木質材料,根據胎形制作胎體)、灰制胎體、打磨胎體、設計圖案、畫刻圖案(在胎體上,根據需要,手工畫刻出圖案)、胎體上漆(選用中國特有的大漆,外國友人稱之為“中國漆”,用手工一遍一遍的在胎體上上漆)、鑲嵌螺鈿(通過自主研發(fā)的機器,從最初原始的珍珠母貝開始制作,母貝最初外表有一層厚厚的粗糙韌帶皮,將其進行非常細致的剝離,刨皮,磨削,按需求精確的切割,上色,拋光等歷經三十多道工藝處理,最終制成令人賞心悅目的貝殼紙,再根據設計好的圖形,把貝殼紙切割成圖案然后鑲嵌在胎體上)、反復髹(xiū,指把漆涂在器物上)漆、反復打磨(只能用手工,根據干濕度、溫度、漆的厚度等因素一遍一遍的打磨)、油面推光(手工一遍一遍的在產品上推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