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 HAI MASS ART CENTER
中文域名: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公益.CN
? “四棱頭條件,扁扁腰,尾巴撅在天空上”,這個謎語就是對膠東傳統灶臺、火炕、煙囪造型最好的詮釋和恰切的比喻。灶臺、火炕、煙囪是一處民居的必備條件,也是居住者賴以生存的條件和要素,三者相互連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榮成市成山林場民居沿用千百年的傳統技藝,保存著完整的古老灶臺、火炕和煙囪的制作方法,其技藝、風格、造型極具膠東代表性。
? ? 榮成市位于膠東半島最東端,面積1500多平方公里,1268萬人,800多個行政村居委會,居住傳統民居人口達四分之三。成山林場位于榮成市北郊的成山鎮,瀕臨黃海,這里民居典雅,民風淳樸,保留著濃厚的原生態傳統生活氣息。炊煙裊裊,阡陌交匯,雞犬之聲相聞,是一處極具生態的膠東民居文化的寫照。
? 膠東民居的灶臺、火炕、及煙囪制作技藝,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據榮成河口遺址、東初家遺址(紅燒土)榮成就有先民居住,秦代始皇兩次東巡于此,漢代置不夜縣,明代洪武年間是榮成村落建制和大量移民涌入的繁盛時期,現在榮成境內的400多村,2萬多戶,近十萬間海草房大都是清代和民國期間建成。居內一直沿用著古老的技藝和傳統手法,制作灶臺、火炕及煙囪,分布廣泛,操作易行,實用性強。
? 膠東民居的灶臺、火炕、煙囪具有中國北方沿海民居文化典型特征。它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探索與積累的結果,是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就地取材造價低廉,冬暖夏涼,經久耐用,炕土還可充當農家肥,這都是它的優點和價值。研究保護和傳承膠東民居灶臺、火炕、煙囪制作技藝對弘揚民族、民俗文化,保護和開發特色地區、特色民居制作技藝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