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 HAI MASS ART CENTER
中文域名: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公益.CN
? 乳山有婚禮制作大喜餅的習俗。乳山大喜餅,是獨有風味的面食,名聞中外。“抬新娘,送新娘,俯首弄眉理紅妝。揭開喜盒相大禮,首飾果餅(喜餅)一籮筐。”這首民謠,反映的是傳統婚慶的場景。隨著時代的變遷,舊時婚俗多已消失,但結婚時制作并分發喜餅的習俗卻沿襲至今。在乳山民間,以乳山寨鎮寨西人李薛棟開辦的親情緣喜餅和乳山寨鎮寨東村家庭婦女王秀麗開辦的團圓喜餅屋制作的喜餅尤其著名。
? 據李薛棟和王秀麗介紹,乳山大喜餅好吃,是因做法很講究。常做大喜餅的人都有經驗:5千克面粉,1.25千克白糖,0.9千克純正花生油,1.5千克雞蛋,可烙制40余個喜餅。乳山喜餅的制作過程大致如下:
? 首先把適量酵母泡在少許溫水中,化開,成糊狀。水的溫度,以感覺不燙舌尖為宜。然后把雞蛋打到盆里,與花生油、白糖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不能加一滴水。混合在一起的材料用筷子用力不斷攪動至均勻,然后加入溶好的酵母水和少量面粉,打成“面酵”,當面酵表面冒泡時,把面粉添加進去,揉揣成均勻的一大塊面團,再次等待發酵。
? 把發酵好的面團稍加揉揣,分成許多等重的小塊做成餅坯。把餅坯逐個揉至表面平整,有筋道,然后用特制的小搟杖搟成餅形。餅要有一定厚度。搟好的餅還需再一次發酵。烙餅要用平底鍋,鍋表面要涂上花生油,但不能涂多了,達到不粘鍋的目的就行了。灶火以文火為宜,使餅慢慢受熱,達到內外同熟。烙時要輕拿輕放,以免手指戳碎了餅面。要勤翻動,避免餅的表面被烙糊。
? 乳山民俗,大喜餅常被稱作“媳婦餅”。還有一種大的喜餅,直徑常在30厘米以上,叫做“囤底”,一般是被切成扇形小塊,分給前來參加婚禮的至親好友。“囤”是盛放糧食的器具,用它來命名喜餅,一是表明其大,二是代表圓滿,三是寓意家有余糧、人有余福,日子過得好。一次婚禮,一般要制作8個大囤底。
? 隨著時代的變化,乳山大喜餅的用途越來越廣。逢年過節、過生日、生小孩、走親戚、子女升學、到外地上班,都要烙喜餅,分發給親友,并留一些自家享用,以示喜慶。
? 乳山大喜餅,大方的外觀,在膠東眾多的喜餅中,僅大小就排行老大,且乳山大喜餅個最大、形最圓、色最美、味最純,食后最不燒心,這幾個“最”的特點,使乳山喜餅在全國都很聞名,已銷往韓國、日本、俄羅斯、法國等亞歐世界諸多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