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 HAI MASS ART CENTER
中文域名: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公益.CN
漁民跑蓬操作技藝
? 榮成漁民跑蓬技藝,也就是漁木帆船的駕駛技術(當地人稱“跑蓬”),有著悠久的歷史,是膠東漁民數百年來在海上駕船為生的一種技術,直到70年代初,機帆船的出現,漁民跑蓬才逐步退出了漁業生產。
? 木帆船駕駛技藝,是膠東漁民在沒有任何機械的條件下出海打魚時,利用風力推進木帆漁船在大海里航行的一種辦法,當地人俗稱“跑蓬”。
? 一艘木漁帆船,必須具備桅、蓬、船“三大樣”才具備了出海的基本條件而木帆船在海上行駛,完全要靠風力推進蓬帆、掌握船的方向,因此,一位老艄公或稱“船老大”,要根據不同的風向和海流來判斷如何行帆掌舵。如果去的方向是順風順流(流,讀去聲,海水的暗流),只需調整好蓬的高度,就能很快地行進,時速可達每小時3.7海里;如果船在東向西行,刮西風,就形成了逆風行駛,在這種情況下,船就要采用“迎風折駛”的方法,以45度角進行“之”字型行駛。其它風向、方向行駛以此類推;在海上遇到了很強的逆向海流,船就不能行進了,此時要“收蓬站錨”,讓船體自由地在海上飄浮,等轉了風向或流向,再升帆行駛。如果在海上遇到大風的情況下,一般要降二至三道蓬帆,采用“跑幫撂底”的方法,即船底的3/2露在海面上,船甲板與海面不是平行,而是形成傾斜的角度,用船幫來進行水面滑行。需要老艄公憑著卓越的膽識、經驗、力氣來駕船前進。
? 隨著經濟建設的快迅發展,人們的生活日漸富裕,從70年代后,20、40、80馬力的機帆船逐步誕生,而且通訊設施也更加完備,因此,漁家用的木帆船漸漸被替代,跑蓬技藝逐步退出漁業生產。
? 由于跑蓬技藝應用性日漸減少,一些有技術的工匠已無用武之地,且老的老,去的去,很少有年輕人來傳承學習這一民間技藝,如果不有意識地培養傳承人,很快這一技藝就將失傳。
? 捕撈生產發生變化。經濟建設的快迅發展,人們的生活日漸富裕,從70年代后,20、40、80馬力的機帆船逐步誕生,而且通訊設施也更加完備,因此,漁家用的木帆船漸漸被替代,跑蓬技藝不再是漁家的需要。
? 制作技藝及工匠缺失嚴重。由于跑蓬技藝應用性日漸減少,一些有技術的工匠已無用武之地,且老的老,去的去,很少有年輕人來傳承學習這一民間技藝,如果不有意識地培養傳承人,很快這一技藝就將失傳。